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张昱·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癸亥立春,在壬戌十二月二十五日元朝·张昱一岁两春应是闰,自题春帖自相怜。自全性命君之赐,痛念文章儿不传。随俗辛盘惟赤手,省思旧物只青毡。土牛虽送馀寒在,未可重裘换薄绵。
  • 2.《元日大雪元朝·张昱东风吹雪逐年新,洗尽街头万马尘。桃板谩题新得句,椒觞偏醉少年人。江山未觉非前日,老大犹怜有此身。稚子老妻能慰藉,辛盘聊复贺青春。
  • 3.《冬至日,次张太守韵元朝·张昱喜色轻黄未上眉,且将心事付游丝。且康取醉非关酒,杜甫长吟不为诗。一线日长宫女觉,五方云应史官知。人间梅柳关春事,次第从教律琯吹。
  • 4.《小寒元朝·张昱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
张昱,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