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关于元旦的诗(共344首)

  • 1.《如梦令·元旦近现代·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 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近现代·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 3.《元旦阻雨宋朝·谢枋得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 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 4.《二十二年元旦近现代·鲁迅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 5.《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近现代·陈寅恪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
  • 6.《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近现代·陈寅恪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
  • 7.《除夜宋朝·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8.《醉桃源·元日宋朝·吴文英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 9.《新春宋朝·陆游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 10.《和孚若闻秋成寄贺郡守喻侯及元旦口占二首·其一明朝·顾清乡书一日两番收,画出黄云卧垄头。沾足未论天下事,萧条顿解客边愁。舟看西郭千艘拥,路想南庄一径幽。喜极病中忘戒饮,自呼新酿试深瓯。
  • 11.《丙申元旦明朝·李寄草草何王又一春,喜无拘束作閒民。孤身长铗归天地,三载扁舟宅汉岷。拟结山茅深避世,肯携诗句浪惊人。莲峰有约频频梦,匹马今年定到秦。
  • 12.《范之有御倭三策,闻之甚壮,读其除夕元旦二诗,次韵和之清朝·方守敦诗老兼工王霸略,骚坛吾已不能军。惊心风鹤江头夜,极目苍黄海上云。赤县神州谁作孽,沈舟破釜已成勋。许身稷契杜陵子,瓣香敬爇篆氤氲。
  • 13.《乙酉元旦次广成先生韵兼呈雍瞻明朝·黄淳耀薄阴微雪晚开天,软语深杯互接联。懒嫚那能拘礼数,飞腾只合饯流年。烟吹小垡梅香动,露湿平皋蕙叶眠。献岁有怀谁赋得,谢家兄弟擅新篇。
  • 14.《甲寅元旦试笔·其一清朝·乾隆一气贞元运颢穹,恩光区宙普包蒙。群雍啿啿欣条秀,舒叠徐徐逮棣通。曰九曰三著羲象,惟乾惟惕慎渊衷。财成辅相胥应勖,自谓于中责在躬。
  • 15.《乙酉元旦近现代·钱钟书 倍还春色渺无凭,乱里偏惊易岁勤。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焦芽心境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豪气聊留供自暖,吴箫燕筑...
  • 16.《临江仙·其一·元旦明朝·俞彦 昨夜今朝争几许,共惊年去年来。青阳晨度赤城开。晴光摇草树,佳气入楼台。
  • 17.《次罗修撰元旦纪事明朝·金幼孜漏声未彻禁钟催,绛阙熹微曙色开。仙乐近从三殿出,香烟还傍九霄来。西山王气连蓬岛,南极恩光**莱。此日履端同献寿,阳春属和羡多才。
  • 18.《元旦试笔·其一清朝·丘逢甲大九州当大一统,书生原有觉民权。待将宣圣麟书笔,遍布王春海外天。
  • 19.《叠元旦前韵示陈、叶诸君清朝·林占梅干戈扰攘岁云周,百计焦劳几白头。历过功名堪冷齿,阅来世事愧昏眸。利心皆是争趋鹜,人意难如任唤牛。揽辔澄清原夙愿,中流敢后祖生舟。
  • 20.《丁卯元旦清朝·乾隆扶舆佳气曙光披,开纪三正协岁时。宝胜春风先五日,綵屏仙木御千禧。持盈保泰心恒凛,返朴还淳道在思。象魏始和钦布德,长年勤政自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