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何景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11首)

  • 1.《清明日同诸友游城南寺明朝·何景明 风昼人游少,沙郊马并行。穿花寻野寺,冒雨出春城。骨肉新伤泪,宾朋远至情。天边有芳草,故向客愁生。
  • 2.《立春明朝·何景明 今年腊月逢春日,喜见东风隔岁吹。沙上柳条已堪把,城边梅花亦不迟。离离山郡开云雪,冉冉乡园易岁时。欲与邻翁试新酒,相邀酩酊莫深辞。
  • 3.《立秋日寄粹夫明朝·何景明 一叶悲天地,秋风泪万行。江河无日夜,边塞有烟霜。雁鹄思高起,龙蛇愿久藏。蓬瀛何处涉,头白恨无梁。
  • 4.《立春日明朝·何景明 楚客年华悲塞国,燕京春色念江潭。香迎苑雪梅先放,翠入宫烟柳乍含。行在旌旗犹驻北,朝廷冠冕自通南。青山起策青藜杖,白发羞看白玉簪。
  • 5.《冬至明朝·何景明 小至燕关眺望深,吐云山谷气阴阴。异乡盏酒谁相醉,独客篇诗秪自吟。入面风霜增老色,向人梅柳动春心。江湖更发南寻兴,极目茅堂楚岸林。
  • 6.《立秋日吕景二内翰吕田二黄门见访明朝·何景明 高城下一叶,亭榭已萧疏。河汉生秋早,星辰动夜虚。玉珂停騕袅,金砚落蟾蜍。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 7.《清明日上先祖并兄墓明朝·何景明 城西郁郁见佳城,驻马山头怅独行。万古松楸此丘垄,百年花柳又清明。音容地下空成梦,骨肉人间益怆情。更望老亲封葬地,恨随春草一时生。
  • 8.《盩厔清明日明朝·何景明 客里遥逢令节,城中不见繁华。南山漠漠烟远,清渭迢迢日斜。独树桃花自发,高楼燕子谁家。可惜年年春色,催人白发天涯。
  • 9.《冬至明朝·何景明 北杓指玄朔,南景留严冬。中衢返羲驭,淑气扇黄钟。微阳惧不力,固阴密且重。至尊怵时令,端拱象钦恭。闭关关遏行,旅玉罗勋庸。天乃群物祖,日为众阳宗。眇兹一线晷,邈...
  • 10.《清明日病卧闻三司诸公出城明朝·何景明 伏枕花辰过,闭门樽酒空。宾朋临水上,供帐出城中。柳色龙池雨,莺歌柘苑风。秦川多胜事,游赏未能同。
  • 11.《立春日作二首·其二·鸟鸣知天曙明朝·何景明 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寒崖变吹律,阳渚发鸣葭。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申瞩暨昏旦,驰情赴幽遐。连峰睇初景,木杪眺孤霞。阴雪被高岑,暄波泻平沙。辨候气有异,触...
何景明的诗词曲代表作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