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刘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腊月十五夜立春清朝·刘绎三霄夜色涌冰轮,腊鼓声催岁序新。两度中秋添计闰①,一年四气再逢春。且看圆满荣冬桂②,别有凄怆③感大椿④。长与炉烟心共袅,早依慈荫向芳辰。
  • 2.《赠章子清明府清朝·刘绎义旗风举下泷冈,直扫欃枪气奋扬。有志竟能成耿弇,诸艰偏欲试张纲。孤城保障威行远,万井疮痍计虑长。已历辛勤一年久,更思借寇俾民康。
  • 3.《九月十日闻城中雨雹,是日为寒露节清朝·刘绎重阳风雨后,散雹满城飞。得势迅雷厉,感时寒露违。谁回天地怒,先示雪霜威。蒿目疮痍甚,将毋悔祸机。
  • 4.《腊月廿一日晓起大雪,是日巳刻立春,口占清朝·刘绎昨晚晴天锦绣纹,今朝遍地玉缤纷。冬深趁补一番雪,晓彻才看三素云。怀我好音刚鹊报,有人起舞为鸡闻。山梅似识春消息,早觉风光逗半分①。
刘绎,江西永丰县人,道光五年拔贡生,次年朝考,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十一年举乡试。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旋召入直南书房。十八年提督东学政,任满覆命,仍奉谕入直,并诏许奉亲居澄怀园直庐以便养。嗣以父母年老多病,水土不宜,陈乞归养,疏入特允所请。归里后,主讲吉安青原、鹭洲两书院。咸丰元年,廷臣交荐,奉诏入京,召对,仍以父母请归,许之。六年,粤匪临郡邑城,奉母避居山中,倡办民团,乞师克复。八年,命加三品京堂衔,督办江西团练,不烦不扰,众志感奋,多所保全。嗣丁母忧,恳辞差使终制。同治初年,有诏嘉其学优品正,复召入京,时年已七十,乞抚臣代奏恳辞。自是纂修省志及郡邑志,逾数寒暑,不辞劳勚。光绪五年八月卒于家,年八十有二。绎秉性忠孝,学宗洛闽。自幼诵法朱子小学,比长,益潜心义理之旨,一言一动,必遵先民矩镬。为学政,以山左士间有惑于邪说者,思有以默化之。刻劝课条规,令诸生联课会文,使贫士得广切磋,隐以鼓舞善类。著《崇正黜邪语(论)》一卷,岁试各属初入学者,约以一年之内,缮五经全文一部,俟科试日,由各学教官呈核,分别奖劝。三年中士习丕变。主讲青原书院八年,专课经艺;鹭洲书院三十有七年,课四书文,生徒论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谓士贵经明行修,不专以文艺论优绌,故造就人才甚众。吉安自宋明以来,理学辈出,流犹存。绎默承渊源,推阐往绪,生平文不苟作,必有物有序,求合于立言之旨。著《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钞》十三卷,外笺经评及语录未诠次者不下数十万言。年届八十,重游泮水,其自序文有“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之语,盖非虚也。绎官京师时,与同直户部尚书祁寯藻深相契,适言官有以开矿奏者,下廷臣议,巂藻难之。绎将明季矿害,为剀切指陈,祁寯藻具疏以上,遂不果行。尝言“为国必先培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黯之吏,则闾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其议论醇正,有古纯儒风。孙宗岱,咸丰庚申进士,刑部主事。宗衡,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宗岳,咸丰辛酉拔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