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张嗣纲·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除夕立春明朝·张嗣纲江阁潮潆水槛开,忽惊残腊送春来。梅花片片飞寒玉,葭管霏霏起候灰。鸡鶒当流迎日舞,雁鸿排阵带云回。天机物色如环转,何限新晴入酒杯。
  • 2.《答邓尚虎冬至日有怀且订春游之作次韵明朝·张嗣纲惜昔长风驾海槎,何期此日隐山家。黄沙白草凭谁躏,紫电青霜岂自誇。一匣兵书闲岁月,数杯浊酒趁繁华。冯唐老去休言命,且插寒貂醉晚霞。
  • 3.《山居大寒雪明朝·张嗣纲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
  • 4.《答邓尚虎冬至日有怀且订春游之作次韵明朝·张嗣纲节随葭管动飞灰,山阁阳生淑气回。乍见疏林霜叶落,忽惊大埔雪花催。阳春有脚人应爽,残腊无情节独回。屡拟跨驴同踏雪,只嫌梅信未曾开。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