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王拯·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3首)

  • 1.《金缕曲·子桢见示立秋之作亦用此调复次其韵清朝·王拯淅沥微商转。镇黄昏、檐花落处,溅珠抛霰。换得西风来人世,一枕梨云飘散。正的历、明星斜汉。挂起银钩梧梢月,荡红楼十二帘波展。云影薄,夜深捲。庾郎未病先愁懒。耐经年...
  • 2.《金缕曲·立秋日雷雨后作清朝·王拯怅望秋来久。讶秋来、破空雷雨,晚檐偏骤。洗出明河光似练,影著帘衣疏透。渐几点、萤灯穿牖。脆管高楼清歌夜,泥新凉、不放银壶漏。谁为我,拭金斗。小窗病枕牢相守。怅芳...
  • 3.《惜馀春慢·二月十五日清明行荔浦道中作清朝·王拯旧垒荒馀,新村燹后,拂面轻飔寒峭。山花懒艳,涧草怜幽,试问东君曾晓。回首星幕森沉,风雨夜来,梦魂惊觉。恁萧萧数骑,天涯憔悴,几时归好。谁知又、杨柳攀馀,剌桐开遍...
【生卒】:1815—1876
【介绍】: 清广西平人,初名锡振,以服膺宋包拯,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通政使。同治时屡疏论军事形势及善后之难。工古文,常与梅曾亮相切磋,所作渊雅古茂,为世所重。有《龙壁房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