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白玉蟾·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6首)

  • 1.《赠潘高士二首·冬至炼朱砂宋朝·白玉蟾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 2.《立春·颛帝位方禅宋朝·白玉蟾颛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芭蕉有封事,黄鸟莫譊譊。
  • 3.《立秋有感宋朝·白玉蟾溪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弹冠。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人生中如许,不觉鼻头酸。
  • 4.《清明宋朝·白玉蟾新除小垒燕方谋,又拜晴蜂万户侯。占破清明三五日,实封芍药一千头。花间作梦碧蝴蝶,柳外谈禅黄栗留。物物是题吟不尽,却烦酒作钓诗钩。
  • 5.《立秋有怀陈上舍宋朝·白玉蟾没巴没鼻落一叶,发颠发狂何处风。九十日暑扫地去,满怀汗珠寻已空。却烦察判潘孺子,说与上舍陈元龙。来宵无雨必好月,一樽还要与君同。
  • 6.《立春·东风吹散梅梢雪宋朝·白玉蟾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白玉蟾(1194-?),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赋,长于书,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大法。
他曾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