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姜再恒·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3首)

  • 1.《戊辰立春大雪清朝·姜再恒玄冬䨓雨去年异,积雪青春今岁多。不识疾威缘底警,可怜野外积咸鹾。蛰虫欲振花盈树,嫩叶将抽冰满柯。此日山翁愁不极,更深草阁苦吟哦。
  • 2.《辛未三月。雪仍大寒清朝·姜再恒无端积雪妒春深,凋尽江南枫树林。日入山樊双兕吼,风吹水国一龙吟。苦循鬓发星星白,强把酒樽满满斟。忽见黄莺枝上啭,独鸣开运压群阴。
  • 3.《甲戌春分。大雪极寒清朝·姜再恒风高雪积日西斜,万壑层冰销暮霞。谁握金锥钉半地,难将青麦种阳坡。谷兰不解孤根宿,汀柳偏娇春物华。分日冱寒须莫怨,东君已绽小梅花。
朝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