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谢觐虞·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2首)

  • 1.《烛影摇红·清明近现代·谢觐虞消受馀寒,春裘徙倚东阑树。故园陈约旧东风,谁换新坯土。过了禁烟百五,暗红销、烛痕泪冱。画屏孤望,一雨沧江,绿迷归路。别久瑶华,哀弦怎与殷勤诉。也拚倦眼不看花,花...
  • 2.《木兰花慢·二月廿三日至上海,方知是日为清明也近现代·谢觐虞断肠才送别,又携泪、客中行。换瘦影春衫,回潮单舸,梦里平生。他乡乍惊花烂,掷流光不信便清明。琼笛愁心欲碎,钿车广陌初尘。帘旌,梁庑与追寻,人海剩飘零。算馀生担得...
谢觐虞(1897-1935)字玉岑,号孤鸾,以字行,江苏常州人,词人兼书画家诗词、书法均造诣精深。书法以篆隶最工,钟鼎金文作品被誉为“可胜缶翁”。则被张大千推为“海内当推玉岑第一。”早年从钱名游,为名山长婿。著作以词集为多。为一代词苑名家。有《白菡萏香室词》、《孤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