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董纪·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立春日偶书明朝·董纪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十今何怙。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大儿痴顽无好习,见人懒作低头揖。...
  • 2.《除夕立春明朝·董纪今岁将除夜,明年预立春。未能荣及物,但觉老催人。漏滴时交子,星移月建寅。屠苏来次第,末后亦沾唇。
  • 3.《立春日有感明朝·董纪今日逢春谩自伤,客怀孤负好风光。少年无复有吾分,到处不如归故乡。草色上阶随意绿,莺儿出谷转身黄。官厨硬饼殊难捲,空爱辛盘菜缕长。
  • 4.《蜡月十日大雪有怀去年在会诸友时临清已死明朝·董纪去年西郊三日雪,故人满日情欢悦。相邀不愧竹兜寒,酒后酣歌耳还热。今年西郊雪又飞,故人故人胡不归。公冶缧绁竟何罪,蓝关去马音书稀。临清官閒陶谢流,造物乃与人为仇。...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