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黄佐·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5首)

  • 1.《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其一明朝·黄佐岁晚春阳开淑景,海滨林薄振暄风。朱门杂沓笙歌里,皂帽逍遥水石中。南国暖回莺易至,北河冰结鹢难通。沉香亭上花应发,谁奏清平入汉宫。
  • 2.《立春日东墅探梅简刘东溪中丞明朝·黄佐招携东墅探寒梅,冷蕊疏枝尚未开。绣豸金貂频促席,吴歌楚舞肯停杯。东皇已正苍龙貂,灵女虚传赤凤来。风籁萧萧归路晚,采芳何处是春台。
  • 3.《小寒节有感明朝·黄佐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 4.《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其三明朝·黄佐萱草淩寒先自生,皋禽掠暖复交鸣。百年未满秖须醉,万事逢新殊可惊。楚地雪霜当岭尽,粤台云物到春明。登临一笑人间世,犹有沧浪堪濯缨。
  • 5.《灯夕立春明朝·黄佐东风澹澹月团团,灯市逢春倍觉欢。汉苑烟花曾驻马,秦楼歌舞更骖鸾。传柑错忆红云花,缕菜惊看白玉盘。官柳野梅俱在眼,莫教长笛倚阑干。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