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简介

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 

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 

雾凇非冰非,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雾凇的古诗词(共11首)

  • 1.《六么令·雾凇近现代·王陈常梢头冻冷,雾气都凝结。垂垂似珠如粒,素彩空悬缀。竟夜无风嘘浮,冷淡千门月。清光一瞥。晶莹遍挂,群木开花小寒节。园林满黏银屑。松柏皆琼叶。处处玉树交枝,不许和泥捏...
  • 2.《阜城道中寒甚见雾凇匝树记之明朝·凌义渠非霜仍似霰,一夜遂封条。暧暧云垂幕,棱棱冻拆胶。天公善刻画,世界等飘萧。映日珠缨络,迎风玉步摇。参差漾水碧,远近障冰绡。玄圃熹微见,晶宫想像描。编玑贯棘刺,屑粉...
  • 3.《罗雄即景清朝·牛焘山川强半接黔西,气候惨舒迥不齐。夏日常如冬日暖,晴云却逐雨云低。岚阴入夜腾金虎,电影流虹唱石鸡。安得仙锄挥雾凇,南山荟蔚咏朝跻。
  • 4.《花非花·雾凇清朝·翁瑞恩初疑霜,复疑雾。玉屑霏,金葩吐。东风吹得十分匀,开遍梨花千万树。
  • 5.《济阳道中雪清朝·史夔晓起千林雾凇严,频呵冻指似排签。垂鞭忽忆卢沟道,拥鼻微吟侧帽檐。
  • 6.《瑶花·雾凇清朝·吕承婍吹帘风峭,树树玲珑,搅絮痕多少。曈曈日上,薄雾捲、放出碧天晴皎。黏枝缀叶,认玉蕊、珠光相照。算等闲、妆点园林,便做花看都好。凌寒瘦影亭亭,想冷绝青娥,描来粉稿。...
  • 7.《雾凇清朝·宋照风寒雾下成银沙,遍糁林木垂鬖髿。天公知我太岑寂,先遣万树开梨花。梨花一望杳无际,应是碧空惯游戏。东方渐见升阳曦,还怜化作轻云飞。
  • 8.《次韵赵伯充雪中见招·其一宋朝·苏过华堂玉烛夜沈沈,淡月疏星作雪阴。天为王孙醒醉眼,晚来雾凇入千林。
  • 9.《寒夕明朝·杨慎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
  • 10.《甲成戊冬大雾亘六七日大木细枝一白如披絮即所谓雾凇也县署有古柏数十株郁硉夭矫尤为奇绝王大令济若拍照见示题为一诗近现代·郭风惠冻云坠地雪压庐,寒晶射眸冰凝鬓。元气淋漓纷著迹,繁霜挂树枝柯粗。古衙老柏蟠铁石,一变瘦劲为华腴。雕粉琢玉饰麟甲,细叶亦嵌白珊瑚。缨络低垂华鬘亸,白衣大士跣霜趺。...
  • 11.《走雪行清朝·牛焘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擦木乌斯相勾联。我朝羁縻二百载,金天月窟通人烟。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