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许传霈·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咏十国春秋分得蜀王建清朝·许传霈从行负玺护銮舆,枕膝君王泣下嘘。强据两川图僭窃,恩忘阿父肆诛锄。军儿惯养名多赐,符瑞侈陈史屡书。三十七年前蜀主,少时曾亦盗牛驴。
  • 2.《由白云洞值大雪次韵复杨桂峰清朝·许传霈四壁青青沈石苔,一番吊古一登台。最难风雨怀人至,况是山林踏雪来。飞瀑潺潺疑玉响,危崖树树讶花开。把樽几度临窗饮,此地围炉未忍回。
  • 3.《除夕大雪步归清朝·许传霈今夕是除夕,归家作荐席。天寒鸟不飞,木落草亭辟。连夜雪弥漫,千山铺琼液。出门路茫茫,何处辨郊陌。津涯一望平,樵径数条窄。狐兔乍留踪,寻踪步竭蹶。隐约见吾家,茅屋...
  • 4.《过严濑大雪清朝·许传霈二十九年前,老母到严濑。此日重来游,随行皆儿辈。儿长苕霅间,未审江流派。自入富春江,风景先睹快。昨宵息狂飙,吹雪如掌大。倏忽遍山头,重重压篷背。上天散飞琼,大河...
余生而鲁钝,雅不善。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