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顾璘·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4首)

  • 1.《白露明朝·顾璘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于迈,载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薄言出游,以写心曲。山木斓斑,江云差池。乐以旨酒,委蛇委蛇。尔樵尔渔,来往无怒。尔农获斯,黍稷如岵。...
  • 2.《疏帘淡月·攸县冬至风雨明朝·顾璘深沈台院,独自在他乡,怕逢佳节。春尽离家忽地,一尽时月。雁书不到衡尽外,盼关山、几多重叠。满城寒雨,一庭衰草,助人愁切。想儿女、家园欢笑,道而翁拥旄,持节体国。...
  • 3.《宜城冬至明朝·顾璘去年冬至攸城雨,今岁宜城晓日辉。暮景两年愁作客,故山千里幸言归。莺花入梦撩春兴,儿女承欢动舞衣。北阙简书恩似海,老翁非欲羡轻肥。
  • 4.《春夜歌立春夜试灯同张陈二进士饮后作明朝·顾璘东郊春旗平旦回,泰坛灯光夜复开。太平天子运元极,佳辰令节参差来。湘南小臣复何有,阳和亦到寒城柳。巷陌罗幡挂玉叙,楼台画烛临朱牖。家家夜坐吹笙竽,对此忘却居边隅。...
顾璘的诗词曲代表作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