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006年5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李梦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共10首)

  • 1.《立春寄杨君京口明朝·李梦阳 一水相望隔,飘飘楚越身。北风犹送雨,南国暗增春。云入金山接,波添彭泽新。妙高峰上酒,对酌是何辰。
  • 2.《清明下粮厅题杏花明朝·李梦阳 清明箸处花争发,一树庭前尔独迟。不为炎天能结实,岂应官署许生枝。桃蹊李径虽多宠,扑酒飞帘自一时。巳办青钱贪酩酊,合教红蕾赴深期。
  • 3.《立春遇雪东孙君二首·其二明朝·李梦阳 留滞周南春复春,路迷何处问三秦。竟非吾土堪垂泪,不为儒冠岂误身。偷腊槛梅暄媚眼,美寒山筱晚伤神。虚传夜雪能乘兴,不见山阴鼓柁人。
  • 4.《冬至刘氏园庄十韵明朝·李梦阳 暧暧寒城曙,绵绵野径纡。初阳升古戊,白露静园芜。款客琴尊并,开堂松树孤。登高望云物,极目散江湖。孟泽蛇龙伏,芒砀雁鹜呼。行藏虞氏传,勋业阮生途。且尽留连饮,休...
  • 5.《戊寅立春庭前桃树二首·其一明朝·李梦阳 冬残月闰豫看春,暖气晴阳应节新。老大独怀炙背献,艰危窃虑转蓬身。下除饥鹊争嗛雪,出穴微蜂特傍人。独立桃丛忆桃日,武陵今有泛花津。
  • 6.《立春遇雪东孙君二首·其一明朝·李梦阳 乾坤莽莽俱为客,世路悠悠各怆神。海内弟兄稀见面,天涯霜雪又逢春。驯阶鸟啄犹呼侣,破浪龙吟不避人。几欲开尊向梅柳,白眉青眼为谁颦。
  • 7.《丙子冬至明朝·李梦阳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占史奏云欢万国,太官传宴散层霄。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一出忽今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 8.《丁亥立秋明朝·李梦阳 火多常病热,残暑特相欺。今日凉风至,飒然竹林披。闻鸡每起早,省稼独归迟。天地萧条意,何须一叶知。
  • 9.《和清明后见燕明朝·李梦阳 坐栋穿帘尔亦惊,纷纷红紫遍春城。群冲海雾寒应阻,对语堂花暖却明。去住溪山他日梦,主宾天地世人情。即论迟暮心难巳,切恐差池恨转生。
  • 10.《立春柬郑生问其愁病明朝·李梦阳 天涯春又至,游子近如何。病久诗难减,乡遥梦易多。药苗春尚雪,舟楫海初波。旧业方山下,东风遍绿莎。
李梦阳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