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周岸登·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白雪·龙门百尺清朝·周岸登龙门百尺,根太古、鸾渟凤峙修桐。镣越谅霄,工良制巧,裁成换徵移宫。梦魂通。梦仙远、散雪归风。也应似、狱中埋剑,吐气亘长虹。因甚谪处夜郎,蛮书赤雅寄孤踪。想伴逐臣...
周岸登(1872-1942) 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及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未几赴赣,先后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尹。民国间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有《蜀雅》、《梦碧簃曲稿》、《戏剧新子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