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乔允升·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巡行登河津龙门山明朝·乔允升雨霁龙门爽气收,兴来寻步最高头。祇因问俗抒官况,不为探奇侈胜游。金璧风帆迎绣斧,玉骢霜仗动蓬丘。何时雅遂澄清志,载肃明禋颂禹畴。
【介绍】: 明河南洛阳人,字吉甫。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太谷知县。累迁为顺天府尹。因言官专以攻击东林党人为事,乃称疾归。天启间为刑部尚书。魏忠贤视为赵南星党,落职。崇祯初起复原官。帝力主一切用重典,允升执法不挠,竟坐诖误戍边,未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