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敦煌曲子·龙门的古诗(共2首)

  • 1.《谒金门·上龙门唐朝·敦煌曲子云水客。书剑十年功积。聚尽萤光凿尽壁。不逢青眼识。终日尘驱役饮食。□□泪珠常滴。欲希借力。莫教重点额。
  • 2.《菩萨蛮·问龙门唐朝·敦煌曲子自从宇宙充戈戟。狼烟处处熏天黑。早晚竖金鸡。休磨战马蹄。淼淼三江水。半是儒生泪。老尚逐经才。问龙门何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