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李胜原·龙门的古诗(共1首)

胜原字源泽,当涂人。有《盘谷遗稿》。 (田按:《盘谷稿》著录于《明史艺文志》,罕见传本。余从曹石仓《历代选》录诗一首。如「隔竹闻飞瀑,随落花」,「野色带烟迷雁渚,橹声摇出龙湾」,亦佳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