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度正·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送后溪先生龙门赋别宋朝·度正 皇帝龙飞庆元元,尽收耆旧为羽翰。谁生党论中譁諠,一日剪落堪悲酸。谓曲为直忠为奸,谓麟为虎鸱为鸾。朱刘章陈坐讥弹,彭吕继之...
度正(1166-1235),字周卿,合州巴川县乐活镇(今重庆市铜梁县少镇龙归村)人。少从朱熹学,淳熙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度正少年时期,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记数百言,勇气摩星斗。”十六岁时,他获县学推荐,到合州进入郡庠(府学)研习经学,专攻《周礼》,“以妙年明经,屡冠诸生,声誉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