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大圭·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次龙门韵并柬宋宪章钟仲渊元朝·大圭雪后龙门步早春,老禅风骨净无尘。鹍弦白雪吟《山鬼》,茧楮乌丝写洛神。天近可招牛渚客,月明长送虎溪人。钟繇宋玉工词翰,来往风流莫厌频。
【介绍】: 元僧。泉州晋江人,字恒白,号梦观道人。俗姓廖。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为文简严古雅,尤有致。顺帝至正中居泉州紫寺。有《梦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