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郯韶·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龙门山中即事元朝·郯韶 雷雨过厓惊落湍,空林白昼忽生寒。阴阴草阁开尊坐,细细山云卷幔看。落日樵声经木末,青天鸟道挂帘端。亦知吏隐非吾事,直欲从兹...
郯韶[元](约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九成,自号台散史,又号苕溪渔者,吴兴人。韶台集《元诗选》传于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不事奔竞,淡然以诗自乐,善山水,与倪瓒友善。至正中,辟试漕府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