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邵晋涵·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观鱼跃龙门灯戏清朝·邵晋涵延津双阙开云房,朱鳞火鬣来堂堂。真龙变化在俄顷,振尾跃出冰沙场。春灯偶尔陈百戏,众鱼衔尾争低昂。冲霄有志各努力,排风不在誇身强。李膺之门俨在望,意气踊跃神飞扬。...
邵晋涵,字与桐,又字二,号南江,余姚人。乾隆辛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有《南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