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杨正芳·龙门的古诗(共3首)

  • 1.《登龙门山·其一明朝·杨正芳潦倒同为客,探奇度石田。山连秦塞起,水划晋陵偏。万杵秋风外,千林落照前。悲凉多古意,缓辔共谈玄。
  • 2.《登龙门山·其二明朝·杨正芳已入鱼龙穴,犹寻凿斧痕。乾坤归汗漫,日月荡朝昏。王气宗天府,惊波撼海门。穷源登绝巘,指点问昆崙。
  • 3.《登龙门山·其三明朝·杨正芳天堑东南界,神功日夜浮。双悬龙剑影,直泻蜃宫楼。霜堕黄榆塞,枫零赤水头。洞庭应此阔,何处访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