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陆润庠·龙门的古诗(共1首)

字凤石,号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早逝,家穷,全靠寡母做针线度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八国联军事起,将仅存六十四册《永乐大典》运回府中。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民国成立,担任溥仪的师傅。民国四年(1915年)9月26日逝世。谥文端。工书法,擅行楷,意近欧、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