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李宣龚·龙门的古诗(共1首)

  • 1.《峨眉龙门峡清朝·李宣龚龙门从天开,一洞破两石。惟闻地中响,不见行水迹。藤虬挂人首,皤腹斗松枥。绳桥千丈强,叠涧趋一白。同游去如驶,独我贪暂息。危阑风欲动,脚底走霹雳。分明玉盘盂,阴黑...
李宣龚(1876~1953)福建闽县人。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清光绪甲午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