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简介

龙门,古代地域代称,位于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交界处,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为韩侯国封地,战国属秦后改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韩城。

该地历为兵家要冲,历经韩、梁、秦等政权管辖,北魏至北宋曾设龙门县,后改河津。其地处黄河晋陕峡谷出口,两岸峭壁对峙,形成“禹门”险隘,衍生“鲤跃龙门”传说。

龙门亦为文化象征,关联司马迁故里及“禹门春浪”等景观,并载入《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

高柄·龙门的古诗(共2首)

  • 1.《与林九龙门夜宿迟明赠别兼寄周一玄明朝·高柄江郭梅已白,飞霜肃严冬。故人惜短景,握手龙门东。群壑倏暝色,虚亭寒夜空。明灯照孤月,相对情未终。明发忽惆怅,拂衣如飘风。长天西北倾,三山落云中。中有淡荡人,孤高...
  • 2.《将归龙门留别冶城诸游好明朝·高柄海水与别意,相看更谁深。长风向东来,吹我东归心。怅然旧山云,苍茫远洲树。一雁飞晴空,翩翩又东去。此别非万里,后游当几时。衔杯不尽欢,握手翻成悲。我去听寒泉,君留...
【生卒】:1350—1423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更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博学能文,尤长于,为闽中十才子之一。又工书,时称三绝。书得汉隶笔法,画源于米芾父子。有《唐诗品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