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朱庸斋

  • 11.《浣溪沙·圭峰玉湖近现代·朱庸斋谁截朝虹作护栏。长桥百尺卧溪湾。登临饱看故园山。湖景花光留客住,葵风梨雨款春还。红楼高耸绿屏间。
  • 12.《浣溪沙·木棉近现代·朱庸斋娇首芳丛独出群。烛天万盏映朝昏。海涯归燕未迷津。朱凤护巢花烘暖,素棉堆枕梦犹温。绛都春属岭南人。
朱庸斋(1920-1983) 原名奂,字奂之。广东新会人。曾从陈洵学词。任教于广州大学文化大学,晚年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有《分春馆词》、《分春馆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