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吴绮

  • 1.《浣溪沙·其三·客怀清朝·吴绮摇落关河懒问津,扁舟万里送孤身。乱山秋色又斜曛。江上怕逢吹笛客,月中难作倚楼人。可怜愁杀鲍参军。
  • 2.《浣溪沙·青溪清朝·吴绮几曲空传碧玉流。小姑归后暮烟收。闲来休倚钿箜篌。绿树难遮三月恨,碧云长带一江秋。那堪重忆少年游。
  • 3.《浣溪沙·其一·有感清朝·吴绮吴苑青苔销画廊,汉宫垂柳映红墙。教人愁杀是斜阳。天上无端催晓暮,人间何事有兴亡。可怜燕子只寻常。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力,尚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