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高士奇

【生卒】:1645—1703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澹人,号江村。家贫,以监生就顺天乡试,不利,充书写序班。以明珠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累迁为少詹事,权势渐盛,与王鸿绪等相结,为郭琇所劾,休致回籍。旋再召进京修书,仍直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未就任而归。卒谥文恪。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扈从日录》、《亭行纪》、《江村销夏录》、《北墅抱瓮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