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边浴礼

  • 1.《浣溪沙·其一清朝·边浴礼罨画楼台夕照斜。琐窗尘黯杏纹纱。断金零粉缀些些。芳径碧苔谁著屐。小桥稚柳又飞花。东风悽恻送韶华。
  • 2.《浣溪沙·其二清朝·边浴礼六曲回廊响玉弓。昔年此地见惊鸿。春魂消尽画楼东。填海有心衔木石,涉江无路采芙蓉。片云留恨满巫峰。
【介绍】: 清直隶任丘人,字夔友,一字袖石。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嗜,博闻宏览,于书无所不读。有《袖石诗钞》、《东郡趋庭集》、《健修堂诗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