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杨杏佛

  • 1.《浣溪沙·其二近现代·杨杏佛斜日看山未算迟。云红雪白见丰姿。严妆微觉太矜持。岁晚谁怜程不识,行吟人笑郑当时。寒山狂客两心知。
  • 2.《浣溪沙·其二近现代·杨杏佛病自消磨恨自吞。白头吟罢怨长门。夜长情短莫重论。好梦不来何法睡,锦衾偎遍更无温。不成心事也消魂。
  • 3.《浣溪沙·几日春寒冻客魂近现代·杨杏佛几日春寒冻客魂。柔条嫩叶倩谁温。天教风雨伴黄昏。无可排除忙里恨,最难凭据梦中言。此时情绪不堪论。
  • 4.《浣溪沙·其一·游惠山作近现代·杨杏佛高徒峥嵘拥市阛。丛祠历落傍名山。留名谋利两无闲。泉水何心争次第,山灵多恨敛眉弯。相逢俱悔到人间。
  • 5.《浣溪沙·其一近现代·杨杏佛梦醒心平恨未平。四更寒月入窗亲。人间冷暖不堪凭。哀乐渐随年少去,相思欲共夜窗明。文园多病为多情。
杨杏佛(1893-1933) 名铨。江西临江人。早年入南社。赴美留学,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教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遭特务暗杀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