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王陆一

1896-1943.10.20,原名肇巽,又名天士。陕西三原人。五岁入私塾,八九岁时能写作文。后因家道中落,考入西北大学却不能续读,就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藉以博览群书,长进学业。曾参加过讨袁之役。1918年,在于右任的靖国军中任职,事败后随于赴上,从事国民党党务文化工作。1925年赴俄留学于中山大学,1926年冬归国。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书记长。1930年,就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长。1931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兼任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后复任中央政治学校计政学院主任及监察院秘书长。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兼任民众训练部副部长。1938年春,专任军事委员会战区军纪第二巡察团委员,负责一、三、五、六战区。1941年,调任监察使。1943年病逝于西安。辞世后,于右任撰书的墓志铭曰:“万族咸熙,雄文苦战,发此宏声,难酬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