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万树

  • 1.《浣溪沙·戏友清朝·万树鱼子兰香小露滋。起来移近绣帘丝。嫩黄初剪两三枝。唤得雪儿教捧去,葵花小合豆青瓷。谢娘刚好晓妆时。
  • 2.《浣溪沙·夜景清朝·万树浴起新围宝袜轻。乌栖人静夜无声。手携金鸭下阶行。榆荚柔风薰佩带,桐花斜月晒帘旌。谁人遣比此时情。
【生卒】:1630前后—168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红友,又字农,号山翁。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起,先后在福建、广东任吴兴祚幕僚。工词曲,曾作传奇及杂剧二十余种。尤精词律。有《词律》、《香胆词》、《拥双艳三种曲》、《璇玑碎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