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虞集

虞集的诗词曲代表作

虞集(1272年3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元代著名学者、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仁寿郡公,谥号“文靖”。曾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