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毛奇龄

  • 1.《浣溪沙·其一清朝·毛奇龄碧玉蒲芽短短针。雀罗波底刺当心。拔蒲归去水**。楫染绿苔疑掩袖,幔漂红露似湔襟。晚风吹转北塘深。
  • 2.《浣溪沙·其二清朝·毛奇龄溪女妆成出若耶。芹丝萍蔓逼流斜。青苔石上浣新纱。爱把单鬟捎竹叶,羞将双脸近荷花。缇油前覆夜来车。
  • 3.《浣溪沙·和任二王辅回环韵清朝·毛奇龄阴柳垂庭山枕斜。禽鸣自上槛边花。深屏午梦隔窗纱。瓮槛冰牙蛆泻酒,襟披雪眼蟹潆茶。临妆晚扫淡黄鸦。
  • 4.《浣溪沙·其五清朝·毛奇龄绿满南园孔雀栖。重花叠叶不通飞。小姑独出采蔷薇。珥底珠儿徒刺脸,带穿贝子恐磨衣。行行立立自寻思。
毛奇龄的诗词曲代表作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

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