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熊琏

  • 1.《浣溪沙·其二·竹间留客清朝·熊琏覆院阴浓月上迟。清风戛戛玉参差。客来留坐晚凉时。石上分题情似水,尊前按板曲如丝。清谈定许隔篱知。
  • 2.《浣溪沙·幽居清朝·熊琏小筑岩扉隐薜萝。山流翠黛水回波。窗间只有片云过。红杏花时春酒熟,绿杨深处钓船多。月明谁唱采芝歌。
  • 3.《浣溪沙·其三·秋况清朝·熊琏冷境谁将冷笔描。愁人百感鬓先凋。梦回一缕篆烟飘。荒砌风凄虫语碎,海棠红惨蝶魂消。催寒疏雨又萧萧。
熊琏,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如皋人。有《澹仙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