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萧劳

  • 1.《浣溪沙·其一近现代·萧劳眉砚携将远度辽,归来人似燕寻巢。画梁蛛网惹青袍。没骨缠绵思芍药,灵心舒卷梦芭蕉。春风曾到旧堂坳。
  • 2.《浣溪沙·题梦华图咏·其三近现代·萧劳艳写群芳似赵昌。新来绘事乐闺房。笔端眉抚想张郎。叶染几枝皆有致,花开满纸乍闻香。四时都是好风光。
  • 3.《浣溪沙·其二近现代·萧劳低唱刀环伴细君,一囊诗画两归人。平泉草木藉传神。菊蕊已醒彭泽梦,桃花犹带武陵春。仙源鸡犬似仍闻。
萧劳(1896-1996) 原名禀原,字钟美,号重梅、别号萧斋、善忘翁。开封人,原籍广东梅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书研究社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工诗词、散曲、书法。有《萧劳词曲选》、《弃余集》、《草间集》、《震余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