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李雯

  • 1.《浣溪沙·咏茧明朝·李雯浅碧柔黄玉颗长,倩人垂手入兰汤,温存心性怎禁当。方束素时纤指滑,欲缠绵处粉襟香,为谁无语在匡床。
  • 2.《浣溪沙·咏五更明朝·李雯历尽长宵梦不成,欲明人自怕天明,兰汤初灭小银屏。露染花枝常滴滴,香寒绣被更清清,早知新恨又重生。
  • 3.《浣溪沙·初夏晚景明朝·李雯纨扇轻裁蛱蝶罗,杏黄衫子晚晴多,捲帘双燕引新雏。衣润先教笼鹊尾,髻松常自约犀梳,蔷薇小浴纳凉初。
【生卒】:1608—1647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