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张振

  • 1.《浣溪沙·其二·咏梅明朝·张振残日花开花又残。卷帘愁坐怯轻寒。自怜消瘦带围宽。幽梦乍回春悄悄,娇莺自在语关关。更无心绪倚阑干。
  • 2.《浣溪沙·其一·咏梅明朝·张振玉骨冰心世外姿。霜前雪后想凄其。此情好与月明知。寂寞苍苔春较冷,低徊疏影梦还迟。碧纱窗下正相思。
  • 3.《浣溪沙·其三·咏梅明朝·张振绿暗红遮欲暮天。懒从书架理牙签。几回愁坐几回眠。已是夜来风缭绕,更闻帘外雨冥绵。个侬憔悴转堪怜。
张振,字孟起,嘉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