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徐籀

  • 1.《浣溪沙·春游明朝·徐籀衫著轻罗鹅子黄。长堤绿树隐红妆。堆成锦绣月苍茫。流水绉同裙瓣绿,嫩荑鲜斗指尖长。一春暄艳一春忙。
  • 2.《浣溪沙·赠妓明朝·徐籀杏子衫黄竹叶裙。桃花衬脸柳眉青。荷筒频倒绿珠倾。豆蔻托胎春思软,海棠无力晚风轻。梨花深院掩朱门。
  • 3.《浣溪沙·咏藕明朝·徐籀珠溅鲛人泪欲霜。玉弯西子臂生香。欲分难断系丝长。漫忆猥红多少恨,数声歌阕别莲房。风吹含怨满池塘。
  • 4.《浣溪沙·乙酉午日,山中避兵作明朝·徐籀戏炼丹砂辟虺蛇。竹阴蒲影日已斜。火榴比酒略红些。缯缕漫悬兵气盛,早瓜难觅为年赊。龙船却被战船遮。
  • 5.《浣溪沙·闺情明朝·徐籀怯雨惊寒花自知。无端侵入小眉儿。起收残瓣下阶迟。帘幕垂垂香似结,一声啼鴃泪如丝。归来重诉别离时。
字亦史,江苏吴县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清康熙初,由靖江教谕迁湖北黄冈知县。乃捐金赈灾民,又修学宫,葺古迹,得以文学治邑之誉。有《吾邱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