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林熙春·关于除夕的古诗(共8首)

  • 1.《辛酉除夕明朝·林熙春昔年除夕喜振振,今夕还朝老囧臣。幸以祖孙为聚乐,转于僮仆暂相亲。长安依日皆君赐,四海为家若我邻。况是贱生还七十,明朝又是一番春。
  • 2.《癸亥除夕明朝·林熙春六十年周岁已弥,邸居相与惜流澌。老妻屡證还家日,廷尉新除致主时。竹叶一尊消夜梦,灯花数焰报春曦。此宵何事钟声早,玉佩趋跄拜赤墀。
  • 3.《丙辰除夕立春同伯兄儿孙集先祠明朝·林熙春龙飞丙岁绚龙光,腊去春来两斗忙。万户竹声开竹叶,三阳梅岭见梅芳。忽思椿树音容远,却喜杏坛俎豆香。但愿弟兄频聚首,云仍奕世重羹墙。
  • 4.《戊辰除夕明朝·林熙春天假馀年逢七七,曾玄递抱发垂肩。虽邀汤饼堪频集,敢望箕裘得几传。偶以萑苻填岭海,顿今桑梓染风烟。即看宵遁宁人力,此夕何妨卧榻眠。
  • 5.《壬子除夕同叔弟守先墓明朝·林熙春昨年除夕椿犹茂,今岁今宵独怆心。兄弟莫缘今去腊,山川何处聆遗音。坐来夜半思逾剧,目断一丘泪不禁。徙倚达朝修展谒,日边瑞色起遥岑。
  • 6.《戊午除夕明朝·林熙春屈指当年惊戊午,今年戊午益堪伤。甘泉烽火三韩急,濒海风涛八月狂。复以梧摧增涕泪,更于星变转仓皇。幸当此夕销除尽,坐待明朝瑞气翔。
  • 7.《庚戌除夕明朝·林熙春无计回天听,栖迟十五春。今宵尘垢净,明日岁华新。未献南山颂,先开北海樽。庚星留德曜,长照八千椿。
  • 8.《辛亥守岁明朝·林熙春八千里外寅前夜,六十年间雪后春。对酒莫辞今夕醉,明朝又是岁华新。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