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于成龙·关于除夕的古诗(共6首)

  • 1.《戊申除夕入彭水采楠木宿神祠侧作清朝·于成龙驱驰王事入彭川,旅舍神宫辞旧年。七载罗阳梅弄影,三冬蜀道柳含烟。石龟气负星文粲,林鸟声催草木鲜。忽忆家乡思对镜,明晨霜鬓独凄然。
  • 2.《除夕·其二清朝·于成龙政馀空闭目,灯烛忽辉光。香瓣通三界,人天依粉墙。朦胧试一看,恻恻使心伤。
  • 3.《庚申除夕上谷署中作清朝·于成龙今夕是何夕,明晨又一年。三冬无再雪,万户有孤烟。爆竹谁家响,盆花几处鲜。早朝齐拜舞,谁上嘒星篇。灶冷畴为祀,井寒空自涟。哀哉孑遗叹,忍待麦芊芊。
  • 4.《除夕·其三清朝·于成龙四壁音容惨,忽焉思故乡。老妻知岁事,料得一家忙。谁念居官者,只身惟雪霜。幸儿伴我侧,谈笑且开觞。只恐倚门望,凄然憾夜长。
  • 5.《除夕·其四清朝·于成龙新春指日过,游子整归鞭。舞綵期非远,雁行共一天。老夫惟自苦,形影谁为怜。升斗羁难去,妻孥情共牵。况经饥馑日,触目谁仔肩。祈得麦新熟,平安报有年。家中莫怨望,拂袖...
  • 6.《除夕·其一清朝·于成龙除夕三十日,江黄万象新。阴云天地暖,细雨柳梅春。咫尺瞻龙座,劬劳自小臣。壶浆难济众,扫榻且迎宾。爆竹几家响,椒盘生㡳尘。
于成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