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郭嵩焘·关于除夕的古诗(共1首)

  • 1.《小除夕和刘希陶清朝·郭嵩焘喜君同作支离叟,生性疏慵与世乖。忧世我真惭有道,忘机君更契无怀。廿年梦冷澄观阁,一雨寒生养性斋。拌醉小年人不至,白头萧索倚闲阶。
【生卒】:1818—1891
【介绍】: 清湖南湘阴人,字筠仙,号伯琛,晚号玉池老人。筑室名养知书屋,人称养知先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丁忧归。咸丰初力赞曾国藩出办团练,献编练水师议。授编修。同治间任广东巡抚,以与总督瑞麟处事每有出入,几得罪。光绪元年以兵部左侍郎任驻英公使,兼使法国,在外力求了解外情。奉使三年,以病辞归。主讲城南书院。力主办铁路,开矿务,整顿内务。对外交涉,能援国际公法,与外人据理直争,而不尚意气。时人不明外情,多指为媚外。有《礼记质疑》、《养知书屋集》及日记、奏疏等。日记多载国外见闻,尤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