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于谦·关于除夕的古诗(共4首)

  • 1.《除夜太原寒甚明朝·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2.《除夕夜坐感怀明朝·于谦 秉烛焚香坐不眠,夜长难到五更天。怀人此际隔千里,为客明朝是十年。远道风霜嗟老矣,故园梅柳想依然。椒盘献岁知谁共,独把金杯对影传。
  • 3.《除夜宿太原寒甚明朝·于谦 寄语阳和及蚤来,何须堤柳与江梅。五更月落天鸡唱,更有城头画角催。
  • 4.《除夕明朝·于谦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
于谦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于谦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貌预示了诗坛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