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黄佐·关于除夕的古诗(共4首)

  • 1.《乙酉守岁明朝·黄佐帝城鼓角促朝晖,紫禁烟花锦绣围。风静笙歌临路发,雪晴乌鹊背人飞。贪趍魏阙年华换,留滞周南心事违。柏叶椒花吾祝汝,明年须对老莱衣。
  • 2.《除夕次大宗伯阳峰韵明朝·黄佐一自金陵别玉除,岁穷惟捡囊中书。梅花索笑春无限,柏叶承欢味有馀。虬漏只催新节序,龙盘长护旧宸居。明朝引望长安日,正是南宫建礼初。
  • 3.《丁亥除夕明朝·黄佐旅馆频年过岁除,莱衣今夕乐何如。摇摇蜡炬轻风里,浅浅霞杯细雨馀。江海只便鱼入炬,烟霞惟恐鹤传书。等閒又被梅花恼,漏泄春光满敝庐。
  • 4.《除夜赠文徵仲明朝·黄佐即看芳草入新年,岂有椒花媚远天。多病独愁双鬓改,故人相对一灯悬。匆匆岁色归莺燕,冉冉春声动管弦。明日试从高阁望,阳和多在五云边。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