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成鹫·关于除夕的古诗(共3首)

  • 1.《丹霞除夕与诸子守岁清朝·成鹫閒心到处不须安,借得岩居学懒残。拥被早为虮虱计,废书留作蠹鱼餐。梅妻梦里将春信,鼠妇灯边语夜阑。大地一时人尽老,独留孤影在蒲团。
  • 2.《寓双照庵除夕与笑溪师同赋清朝·成鹫三更残腊五更春,当局旁观总一身。半榻平分宾主地,孤灯双照往来人。修成白业家全富,买得青山道不贫。何事天津桥上客,水边烧纸送穷神。
  • 3.《除夕歌清朝·成鹫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来日之日,倏忽往还成古今。古今今古转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当前错过骓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