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皇甫汸·关于除夕的古诗(共8首)

  • 1.《除夕雪二首·其二明朝·皇甫汸漏声随霰听来稀,渐觉青阳敛素晖。何事东风浑未起,柳花无赖讶先飞。
  • 2.《庚申除夕寄儿㮊明朝·皇甫汸雨堂灯火夜深时,试颂椒花更举卮。阳气渐回知岁改,寒阴不散为春迟。尚生婚嫁犹婴念,平子愁吟未遣思。借问长安芳草色,游人何事忘归期。
  • 3.《除夕雪二首·其一明朝·皇甫汸岁暮江城春已过,寒云犹作六花多。长安忆得朝元骑,幸借馀光送玉珂。
  • 4.《吴乡除夜歌三首·其三明朝·皇甫汸荏苒流年去不回,夜深钟鼓莫相催。金樽放饮香醪尽,但遣春光醉里来。
  • 5.《除夕明朝·皇甫汸异乡逢岁尽,一倍旅愁增。车从来三署,衣香过五陵。春晴传法鼓,夜色引慈灯。谁识朝元侣,禅栖学老僧。
  • 6.《吴乡除夜歌三首·其一明朝·皇甫汸兰烛流光照绮筵,椒盘倾酒度华年。汉庭白首何曾调,莫怪扬雄学草玄。
  • 7.《戊申除夕明朝·皇甫汸帝京明旦忆朝天,客舍曾开守岁筵。一谢鹓鸾非道路,空将犬马愧韶年。钟声逼曙传花外,灯影分宵落酒前。拟向东皋理春事,张平今已赋归田。
  • 8.《癸亥除夕明朝·皇甫汸生年六十经除夕,献岁重逢甲子春。台内昔叨清宪使,社中今数白头人。竞裁綵胜昔多福,早办椒盘颂五辛。陶令还家无长物,门前惟见柳条新。
皇甫汸的诗词曲代表作

皇甫汸(1497-1582),明嘉靖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斋名浩歌亭。明朝官员,人。兄弟排行第三,七岁能诗,又工书法,嘉靖八年(1529)进士,以吏部郎中左迁大名通判,官工部主事,因监运陵石迟缓,贬为黄州推官。迁南京稽勋郎中,再贬开州同知,量移处州同知,擢南佥事,以计典论黜。浮沉不废吟咏,与皇甫冲(字子浚)、皇甫涍(字子安)、皇甫濂(字子约)为四兄弟,人称“皇甫四杰”。时吴人有:“前有四皇,后有三张。”汸和易,近声色,好狎游。于兄弟中最老寿,年八十乃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