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苏仲·关于除夕的古诗(共10首)

  • 1.《丙寅除夕二首·其二明朝·苏仲无奈江山岁律移,万牛不挽两轮飞。客途老去多萧索,人世无端惹是非。不为送穷文字拙,全凭直道鬼神知。白头阅世惭无补,敢向人间恨数奇。
  • 2.《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其二明朝·苏仲山梅带雪映山亭,我爱梅馨雪亦馨。光景几何期月过,酒杯不放片时醒。莺儿过腊声先变,柳□随春眼欲青。老矣痴愚无用世,几年奔走为虚名。
  • 3.《庚午除夕写怀二首·其二明朝·苏仲满城箫鼓送年光,我自焚香坐小堂。迁客久知才力薄,老年争得簿书忙。功名恁是浮萍草,世事无过块垒场。明日春风频引望,岳阳楼下水茫茫。
  • 4.《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其一明朝·苏仲屠苏饮罢客迟回,旧事新怀百未开。坐到子时留不住,便添寅月送将来。年光每去如流转,春事无端好鸟催。投老山林安我分,送穷文字愧韩才。
  • 5.《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其四明朝·苏仲腊残风力阁寒衣,人到衰年酒盏知。稚子夜深还听镜,老夫春到漫裁诗。百千好事了不得,六十齐头老敢辞。且看斗柄天上转,一年生意是初时。
  • 6.《丁卯除夕二首·其一明朝·苏仲岁月无情万事慵,江山依旧此门风。人知薄分惟安分,官到穷时不送穷。仰面君亲无报答,强颜天壤敢从容。从头历数今年事,无日无忧过梦中。
  • 7.《庚午除夕写怀二首·其一明朝·苏仲碌碌天涯走只身,一生行止任天真。极知直道难容世,敢更低头学媚人。天地几翻成又败,龙蛇须看蛰还伸。茫茫世路无知己,欲访渔翁楚水滨。
  • 8.《丙寅除夕二首·其一明朝·苏仲老至时忙事两违,北风吹雪冷侵衣。江山对面客何在,花鸟无心酒兴微。不换桃符留旧对,每添香炷数前非。明朝又报春消息,付与流莺掷柳枝。
  • 9.《丁卯除夕二首·其二明朝·苏仲饮罢屠苏兴未终,几人相对烛摇红。儿童听镜还同俗,老子焚香只省躬。客送桃符无好句,人逢新历喜春风。衣冠整顿明朝起,万寿君王拜舞中。
  • 10.《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其三明朝·苏仲山堂人老夜灯辉,坐觉风寒酒力微。守岁客喧催急鼓,贺正人起换新衣。门前好事鹊迎客,屋角晚晴蛛吐丝。愿祝升平千万载,年年花酒为君期。
苏仲(一四五六—一五一九),字亚夫。顺德人。葵弟。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壬戌(一五〇二)进士,官户部主事。旋忤宦官刘瑾意,出为岳郡散官。十八年,皇帝赐命进防承德郎。武宗正德七年(一五一二),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