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谭瑞·关于除夕的古诗(共2首)

  • 1.《丁卯除夕·其二清朝·谭瑞又是今除夕,梅香破屋边。赊书常满架,负债不愁钱。验老屠苏酒,占星萝薛天。膝前儿女满,吾道足归田。
  • 2.《丁卯除夕·其一清朝·谭瑞几载青门放,山川得自私。须眉瞻老父,头角看诸儿。腊影留红烛,春光动紫芝。年年欢守岁,拈韵一题诗。
谭瑞,字霞庄,晚号佛放居士,平坝区槎头堡(即车头堡)人。康熙丙午(1666)科举人,由举人官南曲靖知府。一说为华竹县(今南元谋县)知县,晋司(《安平县志》)。著有《霞庄集》《黔记》(已佚)。卒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